在春季溫室噴灌機育苗灑水時,需綜合考慮水溫、濕度、均勻性及幼苗特性等因素,以下是關鍵注意事項:
1. 水溫控制
避免冷水刺激:
春季水溫較低,直接噴灌易導致幼苗根系受冷應激。建議將水提前儲存于溫室水箱中,待水溫接近15-25℃(與室溫接近)后再使用。
ji端天氣處理:
若遇倒春寒,可混合少量溫水(不超過30℃),避免溫差過大。
2. 噴灌時間選擇
好時段:
上午9-11點,此時溫室溫度回升,葉片水分能及時蒸發,減少夜間高濕病害風險。
避免傍晚澆水:
夜間濕度過高易引發霜霉病、猝倒病等。
3. 噴灌量與頻率
少量多次:
幼苗根系淺,需保持表層土壤濕潤(深度約2-3cm),忌大水漫灌導致積水爛根。
播種至出苗期:每天1-2次微噴,保持土壤潮濕。
真葉期后:減少頻率,增加單次水量,促進根系下扎。
觀察土壤狀態:
以“手握成團、輕觸即散”為濕度標準。
4. 噴灌均勻性調整
噴頭選擇:
使用霧化噴頭(滴灌或旋轉微噴),避免水滴沖擊損傷嫩苗。
壓力調節:
噴灌機壓力控制在0.1-0.3MPa,確保水滴細小均勻。
覆蓋盲區檢查:
定期測試噴灌范圍,避免邊緣或角落缺水。
5. 水質與肥料管理
水質要求:
使用過濾后的清水(pH 6.0-7.0),避免含鹽量過高或雜質堵塞噴頭。
肥水一體化:
若需施肥,選擇全水溶性肥料(EC值<1.2 mS/cm),噴灌后30分鐘用清水沖洗葉片,防止肥害。
6. 環境聯動調控
通風配合:
噴灌后開頂窗或側窗通風30分鐘,降低濕度(目標濕度60-70%)。
溫度監測:
噴灌時溫室溫度建議維持在18-28℃,避免低溫高濕引發病害。
春季溫室噴灌需遵循“溫和、均勻、精準”原則,結合環境調控與設備管理,既能滿足幼苗水分需求,又可有效預防病害。